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31096238發布日期:2022-08-10 01:49閱讀:273來源:國知局
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與流程
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1.本發明涉及一種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特別是一種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2.現有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作流程一般為:硅片清洗制絨去除表面雜質;在正反面依次沉積本征非晶硅層、摻雜(n/p型)非晶硅層;在正反面沉積tco薄膜;在tco薄膜上印刷電極并烘干。
3.hjt太陽能電池的發射極是非晶硅材料,而它的電導率較低,光生載流子在非晶硅層上的橫向傳輸較弱,在非晶硅上制備的一層tco薄膜,用以傳輸載流子至金屬電極,同時,還起到了減反射和保護pn結的作用,可見tco薄膜對hjt太陽能電池的重要性。
4.hjt太陽能電池中tco膜層需確保較高的透光性和良好的導電性,而tco薄膜的透光性和導電性之間存在著矛盾,高的透光性要求較高的氧含量,良好的導電性要求較低的氧含量,不能單一的提高透光性或導電性,需平衡兩者以達到最佳效果。
5.hjt太陽能電池中tco膜層的功函數與摻雜非晶硅層的功函數之間需要相互匹配,若兩者之間匹配不完整,這會導致能帶彎曲,當能帶彎曲較大時會導致電子和空穴不能進行有效傳輸,需克服較大的勢壘才能得到有效傳輸,從而影響開路電壓、填充因子等關鍵的因素,另外,tco膜與ag柵線之間的電阻也會影響其轉化效率。
6.因此,可通過對hjt太陽能電池的tco膜層進行結構設計,來改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7.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tco膜層能夠較好的平衡其透光性和導電性、平衡其與摻雜非晶硅層的功函數匹配,提高電池轉化效率。
8.技術方案:一種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9.步驟s10:n型單晶硅片經制絨后,在正面依次沉積本征非晶硅層、n型摻雜非晶硅層,在背面依次沉積本征非晶硅層、p型摻雜非晶硅層;
10.步驟s20:在n型摻雜非晶硅層上沉積一層第一tco薄膜,在第一tco薄膜上對應于電池正面柵線位置沉積一層第二tco薄膜;在p型摻雜非晶硅層上沉積一層第三tco薄膜,在第三tco薄膜上對應于電池背面柵線位置沉積一層第四tco薄膜;第一tco薄膜的功函數與第四tco薄膜的功函數相等,第二tco薄膜的功函數與第三tco薄膜的功函數相等,第二tco薄膜的功函數小于第一tco薄膜的功函數且小于正面柵線的功函數,第四tco薄膜的功函數大于第三tco薄膜的功函數且大于背面柵線的功函數;
11.步驟s30:在第二tco薄膜、第四tco薄膜上分別印刷柵線,制得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12.進一步的,步驟s20中,第一tco薄膜、第四tco薄膜的功函數為5.0~5.2ev,第二tco薄膜、第三tco薄膜的功函數為4.0~4.2ev。
13.進一步的,步驟s20中,第一tco薄膜、第二tco薄膜、第三tco薄膜、第四tco薄膜均采用磁控濺射法進行物理氣相沉積。
14.進一步的,第一tco薄膜、第四tco薄膜的沉積工藝為:靶材為ito靶材,其中in和sn的質量比為10∶90,濺射溫度為100~200℃,濺射功率為2~4kw,濺射氣氛為ar和o2,濺射壓強為0.5~1pa,濺射氣氛中o2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0%,帶速為10~30mm/s;第二tco薄膜、第三tco薄膜的沉積工藝為:與第一tco薄膜、第四tco薄膜的沉積工藝相比,調節濺射氣氛中o2的質量百分含量為小于2.0%。
15.進一步的,對應于電池正面柵線位置沉積的第二tco薄膜、對應于電池背面柵線位置沉積的第四tco薄膜,通過在硅片表面覆蓋設置有預開孔的蓋板沉積而成,預開孔對應于電池正面柵線或電池背面柵線。
16.一種上述的制造方法制得的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17.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制備復合、選擇性的tco膜層,合理控制tco膜層與摻雜非晶硅層之間的功函數匹配,有利于電子和空穴的有效傳輸并收集,提高電導率,調節tco膜層與金屬柵線之間的接觸電阻,可在不影響透光性的情況下降低金屬柵線電極與tco膜層之間的接觸電阻,很好地解決透光性與導電率之間的矛盾,這在提高hjt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制造工藝難度。
附圖說明
18.圖1為本發明制得的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19.圖2為實施例中蓋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2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
21.一種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22.步驟s10:選用n型單晶硅片作為硅襯底,進行清洗、制絨,以獲得雙面均是金字塔形狀的絨面,將硅片的其中一側面以正面表述,另一側面以背面表述,采用pecvd,在正面依次沉積本征非晶硅層、n型摻雜非晶硅層,在背面依次沉積本征非晶硅層、p型摻雜非晶硅層。
23.步驟s20:在n型摻雜非晶硅層上沉積一層第一tco薄膜,采用磁控濺射法進行物理氣相沉積,沉積工藝為:靶材為ito靶材,其中in和sn的質量比為10∶90,濺射溫度為100~200℃,濺射功率為2~4kw,濺射氣氛為ar和o2,濺射壓強為0.5~1pa,濺射氣氛中o2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0%,帶速為10~30mm/s,得到的第一tco薄膜的功函數為5.0~5.2ev。
24.第一tco薄膜的沉積區域為n型摻雜非晶硅層的全表面。
25.步驟s30:在第一tco薄膜上沉積一層第二tco薄膜,采用磁控濺射法進行物理氣相沉積,沉積工藝與第一tco薄膜的沉積工藝相比,將濺射氣氛中o2的質量百分含量調節為小于2.0%(保持ar流量不變),其它工藝參數不變,得到的第二tco薄膜的功函數為4.0~4.2ev,第二tco薄膜的功函數小于正面柵線的功函數。
26.第二tco薄膜的沉積區域僅對應于電池正面柵線位置,沉積位置的控制,如附圖2所示,采用在硅片正面覆蓋蓋板,蓋板1上開設與電池正面柵線對應的預開孔2,蓋板放置在硅片3正面后再進行沉積,從預開孔沉積在第一tco薄膜表面上。
27.步驟s40:在p型摻雜非晶硅層上沉積一層第三tco薄膜,第三tco薄膜的沉積工藝與第二tco薄膜相同,因此第三tco薄膜的功函數與第二tco薄膜的功函數相等。
28.第三tco薄膜的沉積區域為p型摻雜非晶硅層的全表面。
29.步驟s50:在第三tco薄膜上沉積一層第四tco薄膜,第四tco薄膜的沉積工藝與第一tco薄膜相同,因此第四tco薄膜的功函數與第一tco薄膜的功函數相等。第四tco薄膜的功函數大于背面柵線的功函數。
30.第四tco薄膜的沉積區域僅對應于電池背面柵線位置,沉積位置的控制,與沉積第二tco薄膜相同,采用在硅片背面覆蓋蓋板,該蓋板上開設與電池背面柵線對應的預開孔,該蓋板放置在硅片背面后再進行沉積,從預開孔沉積在第三tco薄膜表面上。
31.步驟s60:在第二tco薄膜上印刷正面銀柵線,在第四tco薄膜上印刷背面銀柵線,制得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如附圖1所示。
32.本發明的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制造方法的原理是:
33.(1)在電池的正面(n面)采用功函數不同的兩層tco薄膜,n面作為電子輸出端,需與內建電場方向相反,且電子是從功函數低的一端向功函數高的一端遷移,因此電子利于從n型摻雜非晶硅層向第一tco薄膜層遷移;同時第二tco薄膜具有較低的功函數,有利于電子向金屬柵線電極遷移,從而能有效收集載流子。
34.(2)在電池的背面(p面)也采用功函數不同的兩層tco薄膜,p面作為空穴輸出端,需與內建電場方向一致,且空穴是從功函數高的一端向功函數低的一端遷移,因此空穴利于從p型摻雜非晶硅層向第三tco薄膜層遷移;同時第四tco薄膜具有較高的功函數,有利于空穴向金屬柵線電極遷移,從而能有效收集載流子。
35.(3)在n型摻雜非晶硅層上沉積第一tco薄膜,在第一tco薄膜上選擇性沉積第二tco薄膜,第二tco薄膜只沉積在印刷正面柵線的位置上,第二tco薄膜與印刷后的正面柵線接觸,可減小tco膜層與金屬柵線之間的勢壘,能有效收集載流子,同時使得復合的tco膜層可在不影響透光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導電性,進而提高hjt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p型摻雜非晶硅層一側同理。
36.本發明制造方法及制得的選擇性制備tco膜層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合理控制tco膜層與摻雜非晶硅層之間的功函數匹配,有利于電子和空穴的有效傳輸并收集,提高電導率,調節tco膜層與金屬柵線之間的接觸電阻,可在不影響透光性的情況下降低金屬柵線電極與tco膜層之間的接觸電阻,很好地解決透光性與導電率之間的矛盾,這在提高hjt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制造工藝難度。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性色_一个人免费视频播放的一_抽搐一进一出gif免费动态_BT天堂最新版在线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