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機動車輛的驅動軸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0758932發布日期:2022-07-14 02:18來源:國知局

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驅動軸裝置。驅動軸裝置包括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帶有第一外部件和第一內部件的至少一個第一接頭、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帶有第二外部件和第二內部件的第二接頭以及連接軸,該連接軸沿著軸向方向在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并且該連接軸通過第一端部與第一接頭并且通過第二端部與第二接頭傳遞扭矩地連接。


背景技術:

2.在機動車輛中,驅動軸裝置尤其用于將轉矩從驅動單元傳遞到車輪上。已知用于前輪和后輪驅動的機動車輛的而且也用于全輪驅動的機動車輛的驅動軸裝置。為了補償車輪相對于與機動車輛的車身連接的組件的運動,驅動軸裝置具有同步旋轉接頭和連接軸。連接軸橫向于機動車輛的縱軸延伸并且基本上平行于機動車輛的前軸和/或后軸(半軸裝置)延伸。特別地,每個驅動的車輪具有自己的驅動軸裝置。連接軸也能夠用于沿機動車輛(縱軸裝置)的縱向方向傳遞轉矩。
3.作為驅動單元通常使用內燃機、電驅動器的或者燃料單池驅動器。在某些情況下也使用所謂的混合驅動器、即上面所提及的驅動單元的組合。通常,驅動軸裝置從變速器或差速器出發分別朝車輪的方向延伸。變速器或者說差速器通過差速器側的/變速器側的同步旋轉接頭(第一接頭)與連接軸連接。這個連接軸通過車輪側的同步旋轉接頭(第二接頭)與車輪連接。通過同步旋轉接頭的這種布置即使在車輪相對于差速器/變速器偏轉的情況下也能夠傳遞轉矩。通過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同步旋轉接頭能夠補償連接軸的沿軸向方向的移位。如果在連接軸的兩個側部上布置同步移位萬向節,則連接軸浮動。
4.已知的是,同步旋轉接頭如此布置在驅動軸裝置中,使得連接軸與同步旋轉接頭的相應的接頭內部件連接。在此,車輪側的同步旋轉接頭的接頭外部件與第二聯接軸連接并且將轉矩傳遞到車輪上。第一聯接軸與變速器側的/差速器側的同步旋轉接頭的接頭外部件連接并且將第一聯接軸的轉矩傳遞到連接軸上。這類已知的半軸裝置在圖1、圖2、圖3和圖6中示出。自長時間以來并且至今出于以下原因仍如此選擇這種布置:接頭外部件連同相應的聯接軸一起主要分別一體式地構造,使得在此提供了集成多種功能的兩個構件。這些集成式構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功能面。一方面,這些集成式構件將轉矩從差速器/變速器傳遞到連接軸上并且從連接軸傳遞到機動車輛的車輪上。此外,通過這些集成式構件構成用于車輪軸承或者用于變速器或者說差速器殼體的止擋以及防濺設備。特別地,在此利用帶有(朝向車輪或者說差速器/變速器)閉合的端側的接頭外部件。接頭外部件和接頭內部件在驅動軸裝置中的這種幾十年來已知的且未變化地應用的布置方式實際上被所有制造商使用并且于是使用用于所有當前類型的機動車輛。
5.功率流通過帶有如此不同地定向的接頭的驅動軸裝置于是從第一接頭的外部件出發經由內部件進行到連接軸上并且經由第二接頭的內部件進行到其外部件上。
6.在驅動軸裝置的運行中,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能夠通過各個同步移位萬向節影
響浮動地布置的連接軸。由相應的接頭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尤其依賴于以下因素:轉矩、彎曲角度(即相應的接頭的內部件的轉動軸相對于外部件之間的角度)、每個接頭的旋轉位置(相位)以及功率流的方向(即從外部件到內部件或者從內部件到外部件)。
7.如上面所實施的那樣,例如在已知的半軸中始終給定的是,兩個接頭的功率流的方向與彼此不同。然而,因此在各個接頭處產生了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這些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疊加導致了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到連接軸上的這些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能夠導致連接軸沿軸向方向循環性地運動。
8.連接軸的沿軸向方向的這種循環性的運動能夠尤其導致以下問題:
??
不希望的噪聲生成,特別在針對連接軸的彈簧質量系統的諧振的情況下;
??
在接頭的波紋筒(rollb
?
lgen)或者波紋管中出現疲勞斷裂;
??
接頭的內部件在外部件的底部中碰撞;
??
必須用高的彈簧力裝入有彈力的、使連接軸相對于軸向方向在接頭之間進行對中的元件——該元件應該保證連接軸的沿軸向方向的定位——以便阻止連接軸的過大的循環性的運動。


技術實現要素:

9.本發明的任務是,至少部分地解決參考現有技術所提出的問題。特別地,應該提出一種驅動軸裝置,其中各個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疊加將盡可能小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產生到連接軸上。
10.為了解決這些任務,具有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驅動軸裝置是有利的。有利的改進方案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在權利要求中單獨列舉的特征能夠以技術上有意義的方式彼此組合并且能夠通過來自說明書的所闡釋的事實和/或來自附圖的細節得到補充,其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另外的設計變型方案。
11.提出了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驅動軸裝置,其至少包括:
??
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帶有第一外部件和第一內部件的第一接頭;
??
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帶有第二外部件和第二內部件的第二接頭;
??
連接軸,該連接軸沿著軸向方向在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之間延伸,并且該連接軸通過第一端部與第一接頭并且通過第二端部與第二接頭傳遞扭矩地連接。
12.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在驅動軸裝置相同指向地布置,使得連接軸在一個端部處與外部件中的一個外部件并且在另一個端部處于內部件中的一個內部件連接。
13.相對于通過帶有不同地定向的接頭的驅動軸裝置的已知的功率流,在此(新型的)功率流通過相同指向的接頭、即例如從第一外部件出發經由第一內部件進行到連接軸上并且經由第二外部件進行到第二內部件上;或者替代地從第一內部件出發經由第一外部件進行到連接軸上并且經由第二內部件進行到第二外部件上。
14.連接軸尤其橫向于機動車輛的縱軸且基本上平行于機動車輛的前軸和/或后軸(半軸裝置)進行延伸。特別地,每個所驅動的車輪具有自己的驅動軸裝置。連接軸也能夠用于沿機動車輛的縱向方向傳遞轉矩(縱軸裝置)。
15.已經示出的是,同步移位萬向節的這種布置能夠引起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明顯的降低。
16.在下文中對另外的特別有利的結構類型進行說明,該結構類型能夠引起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進一步的降低。
17.驅動軸裝置的接頭是同步移位萬向節,也就是說內部件能夠相對于外部件沿軸向方向移位。從內部件和外部件的位置出發朝每個方向移位行程為至少3.0 mm[毫米],在該位置中接頭的滾子體(滾珠或者滾子體)位于接頭中間平面中??傄莆恍谐逃谑菫橹辽?.0 mm。特別地,總移位行程為至少10.0 mm。
[0018]
接頭能夠根據已知的同步移位萬向節的類型來實施。在此,僅提出驅動軸裝置中的多個接頭的特別的定向。接頭能夠例如根據三腳接頭的或滾珠接頭的類型來實施。
[0019]
在此,每個接頭能夠具有特定的相位(旋轉位置或者說旋轉角,0至360度)。相位通過滾子體軌道或者說滾珠軌道相對于周向方向的位置來確定。在此,相位針對接頭的外部件和內部件分別相同,因為這些部件通過滾子體或者說滾珠相對于周向方向形狀鎖合地布置。特別地,在接頭的不同的相位的情況下(并且在內部件的轉動軸與外部件的轉動軸之間存在彎曲角度大于零的情況下)引起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例如,當相同的接頭的情況下相對于周向方向相同地布置時,在相同地構造的接頭的情況下接頭的相位則相同。
[0020]
在圖4和圖7中針對相同的接頭示出了不同的相位。圖4例如示范性地針對兩個接頭示出了相位為零度的情況,而圖7例如針對一個接頭示出了相位為零度并且針對另一個接頭示出了相位為180度的情況。在圖7中接頭于是以圍繞周向方向180度的旋轉角相對于彼此轉動地布置。特別地,循環性的軸向力通過接頭的滾子體或者說滾珠與外部件中的和內部件中的滾珠軌道之間的摩擦來引起。在此,出現的力由于接頭圍繞轉動軸以360度的轉動而變化。摩擦依賴于存在的轉矩、轉速和彎曲角度。
[0021]
特別地,每個接頭具有外部件和內部件的相對于周向方向特定的相位,其中,第一接頭的第一相位和第二接頭的第二相位如此設定,使得在驅動軸裝置的運行中在每個接頭處出現的且作用到連接軸上的循環性的軸向力彼此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
[0022]
于是提出了,對于每個驅動軸裝置來說,所使用的接頭沿特定的方向相對于彼此置入或者說安裝。這個特定的方向能夠針對每種接頭類型(熱帕原理(pzeppa-prinzip)、韋斯原理(weiss-prinzip);do接頭;vl-/配對軌道接頭;三腳接頭;雙腳接頭;所有移位接頭類型)來確定或者說能確定。接頭相對于彼此的方向(即每個接頭關于彼此的相位)能夠在模型或者實際的試驗范圍中對于循環性的軸向力的產生來進行研究。
[0023]
最后尤其針對驅動軸裝置的每個接頭來確定相位,針對該相位期望盡可能小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
[0024]
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相位在驅動軸裝置的運行中不改變,而是持久地固定。在此,相位尤其能夠僅以一定的公差來設定。這個公差能夠例如由于連接軸與相應的接頭部件之間的花鍵嚙合部來引起,該相應的接頭部件與連接軸的端部連接。在此,布置在連接軸的端部處的接頭部件能夠僅以花鍵嚙合部的至少一個齒部為幅度相對于連接軸扭轉地布置。
[0025]
特別地,每個接頭相對于周向方向具有外部件和內部件的特定的相位,其中,第一接頭具有第一相位并且第二接頭具有第二相位。
[0026]
特別地,對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的設定具有關于相互的定向(該定向例如用于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作用到連接軸上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最多10度、優選最多5度的公差。
[0027]
特別地,驅動軸裝置的每個接頭是(已知的)三腳接頭,其至少包括帶有外部的滾子軌道的外部件以及帶有轉動軸的內部件和分別帶有銷軸的三個銷,其中,銷軸橫向于轉動軸延伸,其中,在每個銷處分別布置滾子體,該滾子體分別在滾子軌道中至少能移位地(有必要時也附加地能傾斜地;例如在aar(angular adjusted roller,角度調整滾子)接頭的情況下)布置。接頭如此布置在連接軸處,使得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以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偏離地、即以170至190度)相對于彼此錯位。
[0028]
如果于是例如第一接頭的銷軸垂直地向上(角位置為零度)延伸,那么第二接頭應該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的銷軸向下(角位置為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地)延伸。
[0029]
按照另一種設計方案,每個接頭是(已知的)滾珠接頭,其至少包括帶有外部的滾珠軌道的外部件以及帶有內部的滾珠軌道的內部件,其中,在共同構成軌道對的各一個外部的滾珠軌道與各一個內部的滾珠軌道之間布置至少一個滾珠。
[0030]
特別地,每個接頭是(已知的)配對軌道接頭,其帶有一組第一軌道對,該第一軌道對的滾珠軌道朝向接頭的開口側打開,并且帶有一組第二軌道對,該第二軌道對的滾珠軌道朝向接頭的聯接側打開。特別地,已知帶有4、6、8、10和12個(或者更多個)滾珠的配對軌道接頭。
[0031]
已知的配對軌道接頭類型例如是sx6、sx8、vli、vl3等。在此,對軌道對的打開涉及力方向,利用該力方向使滾珠作用到籠窗上。這例如適用于帶有彎曲的軌道縱向橫截面的sx接頭類型以及適用于帶有切向地交叉的筆直的軌道的vl類型,以及適用于帶有沿徑向交叉的軌道的vl3類型。
[0032]
特別地,如果所述組分別包括奇數數目的軌道對(即三個、五個等),那么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以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地)相對于彼此錯位。這類配對軌道接頭于是例如具有6個或者10個軌道對。
[0033]
如果于是例如第一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零度的角位置處,那么第二接頭應該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偏離地)的角位置處。
[0034]
特別地,如果所述組分別包括偶數數目的軌道對(即兩個、四個、六個等),那么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以零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地)相對于彼此錯位。這類配對軌道接頭于是例如具有4、8或12個軌道對。
[0035]
如果于是例如第一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零度的角位置處,那么第二接頭應該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第一滾珠軌道同樣布置在零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地)的角位置處。
[0036]
特別地,每個接頭的外部件和內部件的滾珠軌道沿著其延伸度相對于相應的接頭部件、即外部件或者內部件(例如已知的do接頭——帶有平行于轉動軸伸展的滾珠軌道)的轉動軸具有分別恒定的間距。
[0037]
特別地,滾珠軌道僅沿著轉動軸或者說平行于該轉動軸(即沒有至少部分地沿周向方向或者沿徑向的方向)延伸——do接頭。
[0038]
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在偶數數目(4、6、8、10、12個和更多個)的軌道對的情況下則以零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地)相對于彼此錯位。
[0039]
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在奇數數目(3、5、7、9、11個和更多個)的軌道對的情況下則以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地)相對于彼此錯位。
[0040]
如果例如(在偶數數目的軌道對的情況下)第一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零度的角位置處,那么第二接頭應該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同樣布置在零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的角位置處。如果例如(在奇數數目的軌道對的情況下)第一接頭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零度的角位置處,那么第二接頭應該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來偏離)的角位置處(在奇數數目的軌道對的情況下)。
[0041]
相同的情況尤其適用于具有多組相對應地兩個相對于彼此平行的多個軌道對(帶有多個軌道對的所謂的雙球接頭)的滾珠軌道接頭。在此在偶數數目的軌道對的情況下,相應的一對接頭也應該以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偏離地)錯位地(即在相同的角位置中)相對于彼此布置。在奇數數目的軌道對的情況下,接頭應該以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偏離地)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
[0042]
特別地,接頭分別是(已知的)無籠式的(滾珠同步)接頭。第一相位和第二相位則以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偏離地)相對于彼此錯位。
[0043]
如果于是例如第一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零度的角位置處,那么第二接頭應該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的第一滾珠軌道布置在180度(有必要時以最多10度的公差偏離地)的角位置處。
[0044]
特別地,接頭至少在接頭類型(即例如熱帕原理、韋斯原理;又或者do/vl/配對導軌接頭,三腳接頭;雙腳接頭;移位接頭)方面相同地實施。特別地,接頭總體上相同地實施,其中,僅有必要時聯接尺寸(例如對于第一聯接軸或者第二聯接軸)能夠不同地實施。
[0045]
特別地,驅動軸裝置包括縱軸裝置或者半軸裝置。
[0046]
特別地,連接軸通過至少一個彈性地有彈力的元件在接頭之間相對于軸向方向得以定位。
[0047]
有彈力的元件能夠例如是彈簧,其在接頭之內布置在內部件與外部件之間。作為替代方案或附加方案,有彈力的元件能夠通過密封元件、例如熱塑性的密封元件、例如波紋筒或波紋管來實現。
[0048]
進一步提出了一種機動車輛,其至少具有驅動單元以及多個車輪,其中,至少一個車輪能夠通過驅動單元來驅動。在驅動單元與車輪中的至少一個車輪之間至少布置所說明驅動軸裝置。
[0049]
預防性地要注意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數詞(“第一”、“第二”、

)首先(僅)用于區分多個相同類型的主題、參量或者工藝,于是尤其不必強制地預先給定這些主題、參量或工藝相對于彼此的依賴性和/或順序。如果依賴性和/或順序是必需的,那么在此明確地提出這一點或者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在研究具體說明的設計方案時是明顯的。只要構件能夠多次存在(“至少一個”),則對這些構件中的一個構件的說明能夠同樣地適用于多個這樣的構件的所有或者一部分,這一點然而不是強制性的。
[0050]
不定冠詞(“一”)尤其在權利要求和反映這些權利要求的說明書中的使用應當在其本身方面進行理解并且不應當理解為數詞。因此,對應地就此所引入的概念或者說組件于是應當理解為,這些概念或者說組件存在至少一次并且但是也能夠尤其存在多次。
附圖說明
[0051]
本發明以及技術環境在下文中根據附圖來更詳細地闡釋。應該指出的是,本發明不應該受所提出的實施例限制。特別地,只要沒有明確地示出不同情況,也能夠提取圖中所闡釋的事實的部分方面并且將其與來自本說明書的其他的組成部分和認識相組合。特別地,應當指出的是,附圖和尤其所示出的尺寸比例僅是示意性的。其中:圖1示出了機動車輛中驅動軸裝置的已知的第一種設計變型方案;圖2示出了機動車輛中驅動軸裝置的已知的第二種設計變型方案;圖3示出了機動車輛中驅動軸裝置的已知的第三種設計變型方案;圖4示出了根據圖3的驅動軸裝置在運行中的情況,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圖5示出了根據圖3的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圖6示出了機動車輛中的驅動軸裝置的已知的第四種設計變型方案;圖7示出了根據圖6的驅動軸裝置在運行中的情況,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圖8示出了根據圖4的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圖9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五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0示出了根據圖9的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圖11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六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2示出了根據圖11的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圖13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七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4示出了根據圖13的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圖15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八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6示出了根據圖15的驅動軸裝置的接頭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的走勢;圖17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九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圖18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十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圖19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十一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圖20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十二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圖21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十三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并且圖22示出了驅動軸裝置的第十四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的相位。
具體實施方式
[0052]
圖1示出了機動車輛2中的驅動軸裝置1的已知的第一種設計變型方案。驅動軸裝置1從差速器30朝各一個車輪29的方向延伸。差速器通過所表明的驅動軸與驅動單元28連接。差速器30通過差速器側的第一接頭3與連接軸9連接。這個連接軸9通過車輪側的第二接頭6與車輪29連接。通過接頭3、6的這種布置,即使在車輪29相對于差速器30偏轉的情況下
也能夠傳遞轉矩。連接軸9的沿軸向方向10的移位能夠通過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接頭3、6來得到補償。在連接軸9的兩個側部上布置同步移位萬向節,使得連接軸9浮動地布置(即在接頭3、6之間能夠沿軸向方向10位移)。
[0053]
車輪側的第二接頭6的第二外部件7與第二聯接軸連接并且將轉矩傳遞到車輪29上。第一聯接軸與差速器側的第一接頭3的第一外部件4連接并且將第一聯接軸的轉矩傳遞到連接軸9上。
[0054]
功率流通過帶有如此不同地定向的接頭3、6的驅動軸裝置1于是從第一接頭3的第一外部件4出發經由第一內部件5進行到連接軸9上并且經由第二接頭6的第二內部件8進行到第二外部件7上。
[0055]
在已知的半軸中始終給定的是,兩個接頭3、6的功率流的方向與彼此不同。然而,因此在各個接頭3、6處產生了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這些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疊加導致了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到連接軸9上的這些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能夠導致連接軸9沿軸向方向10循環性地運動。
[0056]
圖2示出了機動車輛中的驅動軸裝置1的已知的第一種設計變型方案。參閱對圖1的實施方案。在此,接頭3、6實施為三腳接頭,其中,連接軸9分別通過彈性地有彈力的元件27——該元件在相應的接頭3、6中布置在外部件4、7與內部件5、8之間——在接頭3、6之間相對于軸向方向10得以定位。
[0057]
圖3示出了機動車輛2中的驅動軸裝置1的已知的第三種設計變型方案。圖4示出了根據圖3的驅動軸裝置1在運行中的情況,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圖5示出了根據圖3的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在下文中共同說明圖3至圖5。參閱對圖2的實施方案。
[0058]
圖4中示出了被實施為三腳接頭的接頭3、6的相位14、15。分別在視圖中沿著轉動軸18在左側下方示出了第二接頭6并且在右側下方示出了第一接頭3。三腳接頭3、6包括帶有外部的滾子軌道的外部件4、7以及帶有轉動軸18的內部件4、8和分別帶有銷軸20(分別以1、2和3來標記)的三個銷19,其中,銷軸20橫向于轉動軸18延伸,其中,在每個銷20處分別布置滾子體21,該滾子體分別在滾子軌道中至少能移位地(有必要時也附加地能傾斜地;例如在aar(angular adjusted roller,角度調整滾子)接頭的情況下)進行布置。接頭3、6如此布置在連接軸9處,使得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以零度相對于彼此錯位。
[0059]
每個接頭3、6在外部件4、7與內部件5、8之間具有相對于周向方向13特定的相位14、15。
[0060]
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相位14、15在驅動軸裝置1的運行中不改變,而是持久地固定。在此,相位14、15能夠僅以一定的公差17來設定。這個公差17能夠例如通過連接軸9與相應的接頭部件之間的花鍵嚙合部來引起,這些相應的接頭部件與連接軸9的端部11、12連接。在此,布置在連接軸9的端部11、12處的接頭部件4、5、7、8能夠僅以花鍵嚙合部的至少一個齒部為幅度相對于連接軸9扭轉地布置。
[0061]
在圖中5針對接頭3、6的不同的相位14、15(旋轉位置)并且在內部件5、8和外部件4、7的轉動軸18之間存在彎曲角度31大于零(參見圖4)的情況下引起不同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圖5中的上方曲線圖示出了第一接頭3中的軸向力16根據第一相位14的走勢。中部的曲線圖示出了第二接頭6中的軸向力16根據第二相位15的走勢。下方的曲線圖示出了作用
到連接軸9上的軸向力16根據接頭3、6的相位14、15的走勢。
[0062]
圖6示出了機動車輛2中的驅動軸裝置1的已知的第四種設計變型方案。圖7示出了根據圖6的驅動軸裝置1在運行中的情況,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圖8示出了根據圖4的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在下文中共同說明圖6至圖8。參照對圖3至圖5的實施方案。
[0063]
不同于驅動軸裝置1的第三種設計變型方案,接頭3、6在此布置在與彼此不同的相位14、15中。第一接頭3的銷軸20在此垂直地向上(角位置為零度)延伸,其中,第二接頭6如此布置,使得第二接頭6的銷軸20向下延伸(角位置為180度)。
[0064]
能夠看出,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已經明顯地降低。
[0065]
圖9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五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0示出了根據圖9的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參閱對圖1至圖8的實施方案。在下文中共同說明圖9和圖10。
[0066]
驅動軸裝置1包括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帶有第一外部件4和第一內部件5的第一接頭3、呈同步移位萬向節的形式的帶有第二外部件7和第二內部件8的第二接頭6以及連接軸9,該連接軸沿著軸向方向10在第一端部11與第二端部12之間延伸,并且該連接軸通過第一端部11與第一接頭3并且通過第二端部12與第二接頭6傳遞扭矩地連接。第一接頭3和第二接頭6在驅動軸裝置1中相同指向地布置,使得連接軸9在第一端部11處與第一外部件4并且在第二端部12處與第二內部件8連接。
[0067]
相對于通過帶有不同地定向的接頭3、6(參見圖1至圖8)的驅動軸裝置1進行的已知的功率流,在此進行通過相同指向的接頭3、6的新型的功率流。
[0068]
圖11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六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2示出了根據圖11的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在下文中共同說明圖11和圖12。參閱對圖9和圖10的實施方案。
[0069]
在圖9至圖12中分別示出了三腳接頭。在圖11中接頭3、6相對于圖9相反地布置。
[0070]
圖13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七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4示出了根據圖13的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圖15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八種設計變型方案。圖16示出了根據圖15的驅動軸裝置1的接頭3、6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和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的走勢。在下文中共同說明圖13至圖16。參閱對圖9至圖12的實施方案。
[0071]
在此,接頭3、6不僅相同指向地而且還以不同的相位14、15進行布置(參見圖6和圖7,其中闡釋了三腳接頭的相位14、15)。每個接頭3、6具有對于外部件4、7和內部件5、8的、相對于周向方向13特定的相位14、15,其中,第一接頭3的第一相位14和第二接頭6的第二相位15如此設定,使得在驅動軸裝置1的運行中在每個接頭3、6處出現的且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循環性的軸向力16彼此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在圖14和圖16中能夠看出,作用到連接軸9上的軸向力16相互抵消,使得所產生的軸向力16為零或者說完全抵消。
[0072]
圖17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九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圖18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十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圖19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十一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圖20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十二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在下文
中共同說明圖17至圖20。
[0073]
在圖17至圖20中每個接頭3、6是已知的滾珠接頭,其包括帶有外部的滾珠軌道的外部件4、7以及帶有內部的滾珠軌道的內部件5、8,其中,在共同構成軌道對22、23的各一個外部的滾珠軌道與各一個內部的滾珠軌道之間布置至少一個滾珠24。每個接頭3、6是已知的配對軌道接頭,帶有一組第一軌道對22,該第一軌道對的滾珠軌道朝向接頭3、6的開口側25打開,并且帶有一組第二軌道對23,該第二軌道對的滾珠軌道朝向接頭3、6的聯接側26打開。
[0074]
在圖17和圖18中示出了帶有六個軌道對22、23的接頭3、6。在此,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應該以180度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因此所產生的軸向力16能夠降低為零,或者說兩個接頭3、6的軸向力16相互基本上抵消。圖17示出了這種布置,在該布置中軸向力16抵消。圖18示出了下述布置,在該布置中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以零度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并且在該布置中所產生的軸向力16進一步存在。
[0075]
在圖19和圖20中示出了帶有八個軌道對22、23的接頭3、6。在此,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應該以零度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因此所產生的軸向力16能夠降低為零,或者說兩個接頭3、6的軸向力16相互基本上抵消。圖19示出這種布置,在該布置中軸向力16抵消。圖20示出了下述布置,在該布置中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以45度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并且在該布置中所產生的軸向力16進一步存在。
[0076]
圖21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十三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圖22示出了驅動軸裝置1的第十四種設計變型方案,其中,示出了接頭3、6的相位14、15。在下文中共同說明圖21和圖22。
[0077]
在此,每個接頭3、6的外部件4、7和內部件5、8的滾珠軌道沿著其延伸度相對于相應的接頭部件、即外部件4、7或內部件5、8的轉動軸18具有分別恒定的間距(例如已知的do接頭)。設置了六個相同類型地實施的軌道對22。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而后應該以零度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因此所產生的軸向力16能夠降低為零,或者說兩個接頭3、6的軸向力16相互基本上抵消。圖21示出了這種布置,在該布置中軸向力16抵消。圖22示出了下述布置,在該布置中第一相位14和第二相位15以30度相對于彼此錯位地布置并且在該布置中所產生的軸向力16進一步存在。
[0078]
附圖標記列表:1 驅動軸裝置2 機動車輛3 第一接頭4 第一外部件5 第一內部件6 第二接頭7 第二外部件8 第二內部件9 連接軸10 軸向方向11 第一端部
12 第二端部13 周向方向14 第一相位15 第二相位16 軸向力17 公差18 轉動軸19 銷20 銷軸21 滾子體22 第一軌道對23 第二軌道對24 滾珠25 開口側26 聯接側27 元件28 驅動單元29 車輪30 差速器31 彎曲角度。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性色_一个人免费视频播放的一_抽搐一进一出gif免费动态_BT天堂最新版在线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