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實用新型涉及牙刷。
背景技術:2.牙刷使用者的口腔狀態千差萬別,設計的喜好也多種多樣。然而,如果要提供與各個使用者相匹配的牙刷,則會生產率大幅惡化,價格變高。另外,近年來,作為微塑料問題、地球溫暖化的對策,企業被要求環境應對。在這樣的背景中,牙刷的大部分由樹脂材料構成,而且組合多種樹脂材料而構成,因此材料再循環性非常差。因此,近年來,期望確立牙刷的材料再循環性的根本性的改善對策。
3.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牙刷,該牙刷具備:刷柄部,該刷柄部具備填充有藥液的內部空間;以及刷部,該刷部植設有毛束,并構成為可與刷柄部連接分離。在刷部的內部,形成有在將刷柄部與刷部連接的狀態下與刷柄部的內部空間連通的流路。另外,該流路介由刷部的植毛孔與刷部的外部連通。
4.在專利文獻1的牙刷中,使用者通過利用手指等握持并按壓刷柄部,從而能夠以壓扁刷柄部的方式使其變形。當刷柄部以被壓扁的方式變形時,會使填充于內部空間的藥液向刷部移動。
5.如專利文獻1的牙刷那樣,在刷柄部和刷部構成為可連接分離的情況下,能夠分別回收刷柄部和刷部,或者從各種種類中分別選擇刷柄部和刷部并任意地組合來使用。因此,也可認為專利文獻1的牙刷能夠提供材料再循環性高且多品種的牙刷。
6.[現有技術文獻]
[0007]
[專利文獻]
[0008]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05-1337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0009]
[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0]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牙刷中,當如上述那樣使用者握持刷柄部時,刷柄部以被壓扁的方式變形,因此存在刷牙時的使用性低這樣的課題??烧J為,針對這樣的課題,如果能夠在將刷柄部與刷部連接的狀態下維持刷柄部的內部空間的氣密性,則能夠防止在使用者握持刷柄部時刷柄部容易變形的情形。
[0011]
然而,如上所述,專利文獻1的牙刷為了能夠將藥液送入至刷部,而在刷部的內部形成有與植毛孔連通的流路。因此,在專利文獻1的牙刷中,在將刷部和刷柄部連接的狀態下,無法維持刷柄部的內部空間的氣密性。因此,在使用專利文獻1的牙刷進行刷牙的情況下,難以避免由于刷柄部的容易變形而產生的使用性的降低。
[0012]
另外,可認為,如專利文獻1的牙刷那樣,在刷柄部和刷部構成為可連接分離且刷柄部構成為中空的情況下,通過實現刷柄部的薄壁化,借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牙刷的材料再循環性。
[0013]
然而,在專利文獻1的牙刷中,在將刷柄部形成為薄壁的情況下,刷柄部更容易變形。因此,在專利文獻1的牙刷中,當將刷柄部形成為薄壁時,刷牙時的使用性的降低變得顯著。因此,在專利文獻1的牙刷中,難以在抑制刷牙時的使用性的降低的同時大幅提高牙刷的材料再循環性。
[0014]
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牙刷,該牙刷通過將刷柄部和刷部構成為可連接分離,從而能夠實現牙刷的材料再循環性的提高及多品種的牙刷的提供,并且能夠抑制由于將刷柄部和刷部構成為可連接分離而產生的刷牙時的使用性的降低。
[0015]
[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6]
用于實現上述目的的本實用新型的牙刷具有:刷柄部、刷部以及密封機構,
[0017]
該刷柄部具備:形成有中空的內部空間、可握持的刷柄主體,以及配置在比所述刷柄主體更靠向長度方向的前端側、形成有與所述內部空間連通的中空的口部的刷柄側頸部,
[0018]
該刷部具備:植入有毛束的刷頭部,以及從所述刷頭部向長度方向的基端側延伸設置、形成有可與所述口部連接分離的連接部的刷側頸部,
[0019]
該密封機構在所述口部與所述連接部連接的狀態下維持所述內部空間的氣密性,
[0020]
所述刷側頸部具有閉鎖構造,該閉鎖構造中,未形成有將所述刷頭部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空間。
[0021]
[實用新型效果]
[0022]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實用新型中,刷柄部和刷頭部構成為可連接分離,因此能夠實現材料再循環性的提高及多品種的牙刷的提供。另外,在將刷柄部和刷頭部連接的狀態下,能夠維持刷柄主體的內部空間的氣密性,因此能夠提高刷柄主體的強度。因此,能夠防止在使用者握持刷柄主體進行刷牙的過程中刷柄主體不慎變形的情形。由此,能夠抑制伴隨刷牙時的刷柄主體的變形導致的使用性的降低。而且,本實用新型的牙刷能夠提高刷柄主體的強度,因此能夠實現刷柄主體的更進一步的薄壁化。由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材料再循環性。
附圖說明
[0023]
圖1是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牙刷的局部截面圖。
[0024]
圖2是將由圖1的單點劃線包圍的2a部分放大而示出的圖。
[0025]
圖3是沿著圖2的箭頭3a-3a線的截面圖。
[0026]
圖4是示出將刷柄部和刷部分離時的操作步驟例的局部截面圖。
[0027]
圖5是示出將刷柄部和刷部分離時的操作步驟例的局部截面圖。
[0028]
圖6是示出變形例1的牙刷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29]
圖7是示出變形例2的牙刷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30]
圖8是示出變形例2的牙刷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31]
圖9是示出變形例3的牙刷的局部截面圖。
[0032]
圖10是示出變形例3的牙刷的局部截面圖。
[0033]
圖11是示出變形例3的牙刷的局部截面圖。
[0034]
圖12是示出變形例4的牙刷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35]
圖13是示出變形例4的牙刷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36]
圖14是示出變形例4的牙刷的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
[0037]
[符號說明]
[0038]
10 牙刷
[0039]
100 刷柄部
[0040]
110 刷柄主體
[0041]
113 內部空間
[0042]
120 刷柄側頸部
[0043]
130 口部
[0044]
131 前端開口部
[0045]
132 口部的前端面
[0046]
133 中空部
[0047]
135 第一凹部
[0048]
138 壁厚部
[0049]
140 肩部
[0050]
200 刷部
[0051]
210 刷頭部
[0052]
211 毛束
[0053]
220 刷側頸部
[0054]
230 連接部
[0055]
231 插入部
[0056]
232 連接部的前端面
[0057]
235 第二凸部
[0058]
240 內筒部
[0059]
242 內筒部的基端面
[0060]
250 外筒部
[0061]
252 外筒部的基端面
[0062]
300 密封機構
[0063]
310 嵌合部
[0064]
410 密封部件
[0065]
420 瓣構造
[0066]
430 密接材料
[0067]
d1 刷柄主體的外徑
[0068]
d2 口部的外徑
[0069]
c1 牙刷的中心軸
[0070]
g 間隙
[0071]
t1 刷柄主體的壁厚
[0072]
t2 口部的壁厚
[0073]
t3 壁厚部的壁厚
[0074]
ta 內筒部的壁厚
[0075]
tb 外筒部的壁厚
[0076]
tc 間隙的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77]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為了便于說明,附圖的尺寸比率被夸大,與實際的比率不同。
[0078]
圖1~圖3是示出實施方式的牙刷10的各部分的結構的圖。圖4、圖5是示出使刷柄部100和刷部200分離時的操作步驟例的圖。
[0079]
各圖所示的箭頭x1表示牙刷10的前端側,x2表示牙刷10的基端側。刷柄部100及刷部200的前端側及基端側是與牙刷10相同的方向。在圖中,用單點劃線c1表示牙刷10 的中心軸。
[0080]
《牙刷》
[0081]
如圖1所示,牙刷10具有刷柄部100、刷部200及密封機構300。
[0082]
牙刷10能夠在對使用者(自然人)的口腔內進行清洗的用途中使用。使用者在使用牙刷10時,如圖1所示,能夠將刷柄部100和刷部200連接。在刷柄部100和刷部200 連接的狀態下,在刷柄部100和刷部200的連接區域形成密封機構300。
[0083]
《刷柄部》
[0084]
如圖1、圖2所示,刷柄部100具備:形成有中空的內部空間113、可握持的刷柄主體 110,以及配置在比刷柄主體110更靠向長度方向的前端側、形成有與內部空間113連通的中空的口部130的刷柄側頸部120。
[0085]
如圖1所示,刷柄主體110形成為中空。因此,與由在內部填充有樹脂的實心構造構成的刷柄主體相比,牙刷10能夠實現制造所使用的樹脂量的削減。
[0086]
刷柄主體110具有遍及長度方向的全長地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徑及大致相同的截面積的圓筒形狀。在刷柄主體110的基端面(底面),能夠形成朝向刷柄主體110的前端側凹陷的凹部。
[0087]
刷柄主體110的外徑d1(參照圖1)例如能夠形成為8.4mm以上50mm以下。另外,從在維持使用者進行刷牙時的使用性的同時實現刷柄主體110的樹脂量的削減的觀點出發,刷柄主體110的外徑d1例如優選為10mm以上40mm以下,更優選為15mm以上30mm 以下。
[0088]
一般的牙刷的刷柄部的外徑為10mm左右。其中,在考慮了兒童、老人或者殘疾人的使用性的情況下,優選刷柄部的外徑形成為盡可能大。根據這樣的理由,銷售有與牙刷的刷柄部(柄)連接并使刷柄部的外徑大徑化的用具等。例如,在利用一般的注射成型來制造刷柄部而實現大徑化的情況下,制造所使用的樹脂量變多,因此產生重量的增加、縮痕的產生、成型時間的長時間化等課題。另一方面,如后所述,在利用吹塑成型法來制造具有中空構造的刷柄主體110的情況下,能夠在確保刷柄主體110的強度的同時實現制造所使用的樹脂量的降低。因此,能夠防止伴隨刷柄主體110的輕量化、成型時間的縮短化、縮痕的產生而導致的設計外觀的降低,與上述例示的一般的牙刷的刷柄部相比,能夠容易地使刷柄主體110大徑化。另外,還能夠得到由樹脂量的削減帶來的環境負荷的降低及成本削減的效果。
[0089]
刷柄主體1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1(參照圖1)例如能夠形成為50mm以上150mm 以下。另外,從防止刷柄主體110形成為過長、刷柄主體110的樹脂量不必要地變多的觀點出發,刷柄主體1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1例如優選為70mm以上140mm以下,更優選為90mm以上120mm以下。
[0090]
成為刷柄主體1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1的測量基準的起點及終點是刷柄主體110 的前端及基端。刷柄主體110的前端位于刷柄主體110與肩部140之間的邊界。該邊界是,在圖1所示的正面視角中,從肩部140側向著刷柄主體110側,從外徑(寬度)擴大的曲線或直線起,擴徑收斂而曲率變化的位置、或者(以與中心軸c1平行的方式)角度變化的位置。此外,上述l1的測量基準在后述的各變形例(例如圖9所示的變形例)中也能夠同樣地應用。另外,在刷柄主體110的前端附近在周向上具有非對稱的形狀(在圖2所示的截面圖等中非對稱的形狀)的情況下,成為刷柄主體1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1的基準的前端側的邊界能夠在測量得到的長度l1呈最長的位置進行定義。
[0091]
刷柄主體110的壁厚t1(參照圖1)例如能夠形成為0.25mm以上2.5mm以下。另外,從在能夠防止刷柄主體110的強度過小的同時有效地削減刷柄主體110的樹脂量的觀點出發,刷柄主體110的壁厚t1例如優選為0.40mm以上1.5mm以下,更優選為0.50mm以上 1.25mm以下。此外,上述例示的刷柄主體110的壁厚t1是刷柄主體110的最薄壁部處的尺寸。
[0092]
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能夠利用基于延伸吹塑成型法的一體成型來制造由刷柄主體 110及刷柄側頸部120構成的刷柄部100。通過在刷柄部100的制造中采用延伸吹塑成型法,與采用一般的直接吹塑成型法的情況相比,能夠實現尺寸精度的提高,也能夠省略去毛刺等后續工序。另外,通過采用延伸吹塑成型法,能夠實現型坯(parison)的高延伸效果帶來的產品強度的提高,因此即使在將刷柄部100制造為薄壁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在使用者握持時在刷柄部100產生壓扁等的情形。
[0093]
此外,刷柄部100的制造方法并不僅限定于延伸吹塑成型法,例如,也可以利用注射吹塑成型法來制造。即使在采用注射吹塑成型法的情況下,與采用延伸吹塑成型法的情況同樣地,也能夠實現刷柄部100的產品強度的提高。
[0094]
在利用吹塑成型法(延伸吹塑成型法、注射吹塑成型法等)來制造刷柄部100的情況下,從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的觀點出發,能夠采用冷型坯(cold parison)方式(兩階段(twostage)方式)。但是,也可以采用熱型坯(hot parison)方式(一階段(one stage)方式) 來制造刷柄部100。
[0095]
作為用于制造刷柄部100的樹脂材料,只要是能夠應用吹塑成型法的材料就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優選為以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羥基丁酸酯、聚苯乙烯為主要成分的樹脂材料。另外,用于制造刷柄部100的樹脂材料更優選為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主要成分的樹脂材料。在使用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主要成分的樹脂材料的情況下,與構成后述的刷頭部210的材料之間的比重的差異變得明確,因此使用者等能夠容易地進行刷柄部100和刷頭部210的區分。另外,還能夠利用基于材料的比重進行區分的現有的再循環系統。
[0096]
能夠對刷柄主體110實施印字、著色等。其中,從再循環性的觀點出發,更優選刷柄主體110以無色的方式制造。
[0097]
為了提高刷柄主體110的設計性,能夠將樹脂、紙制等固體、凝膠等半固體、被著色
的液體等裝填于內部空間113。作為填充于內部空間113的固體和半固體等,優選能夠與刷柄主體110簡單地區分的固體和半固體等。作為一例,優選使用球狀的珠或帶狀的膜等。
[0098]
另外,提高刷柄主體110的設計性的方法更優選為在刷柄主體110的外表面配置收縮標簽的方法。當刷柄主體110用收縮標簽裝飾時,容易區分刷柄主體110和收縮標簽,因此能夠提高材料再循環性。收縮標簽的表面相對于刷柄主體110的外表面的接觸角例如更優選為60
°
以上。通過使接觸角為60
°
以上,能夠抑制齒刷的滑動,能夠防止水浸入到刷柄主體110與收縮標簽之間的間隙。另外,從抑制菌的增殖的觀點出發,收縮標簽中優選實施抗菌加工。
[0099]
如圖1、圖2所示,刷柄側頸部120與刷柄主體110一體地形成,并向刷柄主體110 的前端側延伸設置。
[0100]
口部130與刷柄主體110同樣地具有中空的構造。在口部130的內部,形成有與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連通的中空部133。
[0101]
口部130配置在刷柄部100的前端。在口部130的前端,形成有前端開口部131。
[0102]
口部130的外徑d2(參照圖2)形成為比刷柄主體110的外徑d1(參照圖1)小。此外,在口部130形成有第一凹部135的情況下,上述的口部130的外徑d2是形成有第一凹部135的部位以外的部分的外徑。
[0103]
口部130的外徑d2例如能夠形成為7.0mm以上14.0mm以下。另外,考慮到刷柄主體110的外徑d1及采用延伸吹塑成型法的情況下的成型時的延伸量,口部130的外徑d2 例如優選為8.0mm以上13.0mm以下,更優選為9.0mm以上12.0mm以下。
[0104]
在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0中,刷柄主體110的外徑(d1)和口部130的外徑(d2)的外徑比(d1/d2)能夠為1.2以上10以下。這是基于如下的理由。
[0105]
在牙刷10中,外徑比(d1/d2)大是,表示在吹塑成型時口部130側殘留有更多的樹脂、在刷柄主體110側樹脂被更長地延伸的指標。因此,可理解為,牙刷10的外徑比(d1/d2) 越大,刷柄主體110形成為越薄壁,伴隨于此,刷柄主體110的樹脂量越被削減。另一方面,當外徑比(d1/d2)過大時,伴隨刷柄主體110的薄壁化,產生刷柄主體110的大幅的強度降低。其中,在采用吹塑成型法的情況下,能夠利用延伸時的樹脂的取向來實現刷柄主體110的強度的提高??紤]到這一點,外徑比(d1/d2)優選為1.2以上10以下,更優選為1.6以上6以下。
[0106]
牙刷10在外徑比(d1/d2)為1.2以上10以下的情況下,刷柄主體110的外徑d1例如優選為20mm,口部130的外徑d2例如優選為8mm。
[0107]
口部13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2(參照圖1)例如能夠形成為5mm以上20mm以下。另外,從防止由于在刷牙時作用于口部130的力矩的影響而在口部130周邊產生破損等的觀點出發,口部13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2例如優選為5mm以上16mm以下,更優選為5mm以上12mm以下。
[0108]
成為口部13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2的測量基準的起點及終點是口部130的前端及基端??诓?30的基端位于口部130與肩部140之間的邊界。該邊界是,在圖1所示的正面視角中,從肩部140側向著口部130側,從外徑(寬度)變窄的曲線或直線起,縮徑收斂而曲率變化的位置、或者(以與中心軸c1平行的方式)角度變化的位置。此外,上述 l2的測量基準在后述的各變形例(例如圖9所示的變形例)中也能夠同樣地應用。另外,在口部130的基端附近在周向上具有非對稱的形狀(在圖2所示的截面圖等中非對稱的形狀)的情況下,成為
口部13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2的基準的基端側的邊界能夠在測量得到的長度l2呈最短的位置進行定義。
[0109]
在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0中,刷柄主體1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1)和口部130 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2)的長度比(l1/l2)能夠為2.5以上30以下。這是基于如下的理由。
[0110]
如圖1、圖2所示,在將口部130與刷側頸部220連接的狀態下進行刷牙時,刷柄部100介由口部130被刷側頸部220支撐??紤]到施加于口部130的負荷時,口部130優選具有規定以上的長度。特別是在刷柄主體110形成為較長的情況下,在刷牙時作用于口部 130的力矩也變大,因此作為其對策,需要較長地形成口部130。另一方面,當口部130 形成為過長時,導致刷柄部100形成為較長,牙刷10的全長也變長。由此,刷牙時的牙刷10的操作性降低。另外,由于牙刷10的全長變長,所以牙刷10所使用的樹脂量也增加。根據以上這樣的理由,長度比(l1/l2)優選為2.5以上30以下,更優選為7.5以上 25以下。
[0111]
牙刷10在長度比(l1/l2)為2.5以上30以下的情況下,刷柄主體1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1例如優選為120mm,口部13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l2例如優選為8mm。
[0112]
口部130的壁厚t2(參照圖2)例如能夠形成為0.8mm以上3mm以下。另外,從防止在將口部130與刷側頸部220連接的狀態下進行刷牙時產生口部130的容易變形等的觀點出發,口部130的壁厚t2例如優選為0.9mm以上2.5mm以下,更優選為1.0mm以上2.0mm 以下。另外,在口部130形成有第一凹部135的情況下,口部130的壁厚t2是形成有第一凹部135的部位以外的部分的壁厚。
[0113]
如圖2所示,可以在口部130的外周面,形成向口部130的徑向內側(與中心軸c1 側相同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凹部135。
[0114]
第一凹部135具有半圓形的截面形狀。第一凹部135形成在口部130的長度方向的大致中心位置附近。第一凹部135沿著口部130的外周面的整周形成。
[0115]
第一凹部135的高度(相當于第一凹部135中的口部130的壁厚)例如優選為0.3mm 以上2.0mm以下。在第一凹部135以這樣的范圍的高度形成的情況下,如圖2所示,在第一凹部135配置有形成于內筒部240的第二凸部235的狀態下,通過第一凹部135與第二凸部235的卡合(日語:引
っ
掛
かり
),能夠有效地防止刷柄側頸部120與刷側頸部220不慎分離的情形。
[0116]
此外,形成第一凹部135的位置、第一凹部135的截面形狀、第一凹部135的設置數等沒有特別限定,能夠適當變更。另外,在口部130,可設置例如向口部130的徑向外側突出的第一凸部。對于第一凸部,形狀、位置、設置數等也沒有特別限定。另外,在口部 130,可僅形成第一凹部135,或者可僅形成第一凸部,或者可形成第一凹部135及第一凸部雙方。
[0117]
如圖1所示,刷柄側頸部120具有:形成在比口部130更靠向長度方向的基端側的肩部140。
[0118]
從口部130側向著刷柄主體110側,肩部140的外徑逐漸增大。肩部140具有:將位于肩部140的前端側的口部130的中空部133與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連通的中空構造。
[0119]
此外,肩部140,在圖1所示的正面視角中,具有從口部130側向著刷柄主體110側外徑逐漸變大的曲線形狀,但例如也可形成為從口部130側向著刷柄主體110側外徑逐漸變大的直線形狀。另外,刷柄部100可是不具有肩部140的構造。在這樣構成的情況下,刷柄部100
能夠構成為可介由口部130與刷側頸部220連接。
[0120]
刷柄部10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全長(將刷柄主體110與刷柄側頸部120合計的長度) 例如能夠形成為55mm以上180mm以下。
[0121]
《刷部》
[0122]
如圖1、圖2所示,刷部200具備:植入有毛束211的刷頭部210,以及從刷頭部210 向長度方向的基端側延伸設置、形成有可與口部130連接分離的連接部230的刷側頸部 220。
[0123]
連接部230形成于刷部200的基端(刷側頸部220的基端)。
[0124]
如圖2所示,連接部230具有:可供口部130及肩部140插入的插入部231。在本實施方式中,插入部231由被連接部230所具備的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的內周側劃分出的空間構成。
[0125]
刷側頸部220具有閉鎖構造,該閉鎖構造中,未形成將刷頭部210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空間。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刷側頸部220的連接部230具有:將刷側頸部220的內部與面向刷側頸部220的外部的中空的插入部231之間的連通切斷的前端面232。因此,在刷側頸部220的內部,未形成將刷頭部210的內部與刷頭部210的外部連通的空間、通路、孔等。
[0126]
如圖2、圖3所示,連接部230具有:內筒部240,以及配置成與內筒部240之間隔開間隙g并覆蓋內筒部240的外筒部250。
[0127]
形成于刷側頸部220的基端的連接部230形成為呈兩個圓筒形狀的形狀。兩個圓筒形狀之中,位于連接部230的內周側的部分構成內筒部240,配置在內筒部240的外周側的部分構成外筒部250。
[0128]
此外,連接部230可不形成為由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構成的雙重筒構造。例如,可插入口部130及肩部140的一個空間可由被內周側劃分出的凹部構成。
[0129]
如圖2所示,在連接部230,形成有第二凸部235,在口部130及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的狀態下,該第二凸部235與第一凹部135的外周面抵接。
[0130]
第二凸部235設置于構成連接部230的內筒部240的內周面。第二凸部235向連接部 230的徑向內側(與中心軸c1側相同的方向)突出。第二凸部235具有與第一凹部135的形狀相匹配的半圓形的截面形狀。
[0131]
第二凸部235形成于與形成有第一凹部135的位置對應的位置。另外,第二凸部235 沿著內筒部240的內周面的整周形成。因此,在口部130及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的狀態下,第二凸部235與第一凹部135的外周面遍及整周地抵接。
[0132]
第二凸部235的高度(相當于第二凸部235中的內筒部240的壁厚)例如與第一凹部 135同樣地,優選為0.3mm以上2.0mm以下。
[0133]
此外,形成第二凸部235的位置、第二凸部235的截面形狀、第二凸部235的設置數等可與第一凹部135對應地適當變更。例如,在口部130僅形成有第一凹部135的情況下,能夠在連接部230僅形成第二凸部235。另外,在口部130形成有第一凹部135及第一凸部的情況下,可以在連接部230,形成第二凸部235和可與第一凸部抵接的第二凹部。
[0134]
內筒部240的壁厚ta(參照圖2),從在將口部130及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時引導在適當的變形量下的內筒部240的撓曲的觀點出發,例如能夠形成為0.3mm以上1.5mm 以下。內筒部240的壁厚ta例如優選為0.4mm以上1.3mm以下,更優選為0.6mm以上1.1mm 以下。此外,上述例示的壁厚ta是內筒部240的最薄壁部處的尺寸,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內筒部240
的基端附近處的壁厚。
[0135]
外筒部250的壁厚tb(參照圖2),從能夠在將口部130插入插入部231的狀態下從外部保護口部130及內筒部240且確保連接部230中的密封性的觀點出發,例如能夠形成為 1mm以上2mm以下。外筒部250的壁厚tb例如優選為0.6mm以上2.5mm以下,更優選為0.8mm以上1.8mm以下。此外,上述例示的壁厚tb是外筒部250的最薄壁部處的尺寸,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外筒部250的基端附近處的壁厚。
[0136]
在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0中,內筒部240的壁厚ta與外筒部250的壁厚tb的壁厚比 (ta/tb)優選為0.15以上1.5以下。這是基于如下的理由。
[0137]
牙刷10,通過在口部130及肩部140向插入部231插入時,以內筒部240擴張的方式變形,從而能夠提高口部130及肩部140的插入性。因此,不優選將內筒部240的壁厚ta 形成為過大。另外,從能夠從外部保護口部130及內筒部240且確保連接部230中的密封性的觀點出發,外筒部250不優選構成為可如內筒部240那樣容易變形。根據以上理由,外筒部250的壁厚tb不優選形成為比內筒部240的壁厚ta過小,壁厚比(ta/tb)優選為0.15以上1.5以下,更優選為0.3以上1.0以下。
[0138]
從在后述的按壓操作時促進外筒部250的變形、使連接部230與口部130及肩部140 容易分離的觀點出發,形成于內筒部240與外筒部250之間的間隙g的距離tc(參照圖3) 例如優選形成為1mm以上3mm以下。
[0139]
構成刷部200的材料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縮醛、聚苯乙烯、尼龍、丙烯腈苯乙烯樹脂等。構成刷部200的樹脂特別優選聚丙烯、聚乙烯等。另外,在利用一體成型來制造刷頭部210的情況下,構成毛束211的毛優選是硬度高的彈性體、特別是聚酰胺、聚酯、聚苯乙烯、聚氨酯、硅酮樹脂中的任一種。另外,在利用一體成型來制造毛束211及刷頭部210的情況下,構成毛束211的毛更優選為a硬度為40以上的熱塑性聚氨酯。
[0140]
刷頭部210例如可具有利用扁平線(flat plate)式植毛、無錨(anchorless/anchor free) 式植毛等而植入有毛束211的構造,或者可具有如上述那樣毛束211通過與刷頭部210一體成型而形成的構造。構成毛束211的毛在不通過與刷頭部210一體成型而形成的情況下,例如能夠由尼龍制、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等公知的毛構成。
[0141]
此外,對于刷頭部210的形狀、大小、構成毛束211的毛的材質、植設數、植設面積、外徑等沒有特別限定,能夠適當采用公知的構造。
[0142]
構成刷側頸部220的樹脂材料優選為硬質的樹脂材料。通過選擇這樣的樹脂材料,在采用如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0那樣在連接部230覆蓋口部130的狀態下連接刷柄部100和刷部200而得的構造的情況下,能夠用硬質的樹脂覆蓋口部130的外周面。由此,在將刷柄部100和刷部200連接的狀態下,能夠防止在連接部230產生不慎的變形,能夠有效地防止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降低。作為能夠發揮上述那樣的效果的樹脂材料的組合,例如,構成刷柄部100的樹脂材料中能夠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構成刷側頸部220的樹脂材料中能夠使用聚縮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ta (由以對苯二甲酸和間苯二甲酸為主要成分的二羧酸成分和以1,4環己烷二甲醇二醇為主要成分的二醇成分形成的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腈苯乙烯樹脂、聚丙烯、聚乙烯。
[0143]
《密封機構》
[0144]
如圖2所示,牙刷10具有密封機構300,該密封機構300在口部130與連接部230連接的狀態下維持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
[0145]
密封機構300由嵌合部310構成,該嵌合部310通過伴隨口部130及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而使刷柄側頸部120與刷側頸部220嵌合,維持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
[0146]
使用者在使用牙刷10時,通過將口部130和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的簡單的作業,能夠將刷柄部100與刷部200連接。另外,使用者通過將刷柄部100與刷部200連接,借此能夠利用形成于刷柄部100與刷部200之間的連接區域的密封機構300來維持刷柄主體 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
[0147]
伴隨刷柄側頸部120的口部130及肩部140插入刷側頸部220的連接部230的插入部 231,嵌合部310使口部130與連接部230彼此部分地密接。牙刷10通過基于嵌合部310 的嵌合,密封口部130及肩部140的周圍。在牙刷10中,第一凹部135與第二凸部235、口部130的前端面132與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肩部140與各筒部240、250的各基端面242、252各自協動、構成嵌合部310。
[0148]
密封機構300(嵌合部310)只要能夠在使刷柄側頸部120和刷側頸部220機械連接的狀態下發揮能夠維持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的密封性,則具體的構造沒有限定。例如,密封機構300可構成為:通過使口部130的外周面遍及長度方向的整個區域地與內筒部240的內周面密接,能夠維持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另外,例如,密封機構300可構成為,通過使形成于口部130的外周面的螺紋部與形成于構成連接部230的內筒部240的內周面的螺紋部螺合,能夠維持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
[0149]
如圖2所示,在口部130和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的狀態下,口部130的前端面132 與位于插入部231的前端側的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抵接。因此,由于在將刷柄側頸部 120和刷側頸部220連接的狀態下,口部130的前端面132與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密接,因此能夠提高密封機構300的密封性。
[0150]
另外,如圖2所示,內筒部240的基端面242及外筒部250的基端面252,其在口部 130及肩部140插入插入部231的狀態下與肩部140抵接。因此,在將刷柄側頸部120和刷側頸部220連接的狀態下,內筒部240的基端面242及外筒部250的基端面252與肩部 140密接,因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密封機構300的密封性。
[0151]
此外,在刷側頸部220具備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的情況下,通過構成為內筒部240 的基端面242與外筒部250的基端面252中的任一方的基端面與肩部140抵接,從而能夠提高密封機構300的密封性。因此,如本實施方式所示,可不構成為內筒部240及外筒部 250的各基端面242、252與肩部140抵接,例如可構成為僅一方的基端面與肩部140抵接。
[0152]
接著,參照圖4、圖5,對使刷側頸部220和刷柄側頸部120分離時的操作步驟進行說明。
[0153]
嵌合部310構成為可伴隨從外周面側按壓刷側頸部220的連接部230的按壓操作來解除連接部230與口部130及肩部140的嵌合。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使用者通過用手指等夾持構成連接部230的外筒部250的外周面而使力f作用,借此能夠使外筒部250向間隙g側撓曲。當使外筒部250向間隙g側撓曲時,外筒部250的內周面與內筒部240接觸。內筒部240,其
通過從內筒部240的外周側外筒部250被按壓,從而解除第二凸部235相對于第一凹部135的卡合。
[0154]
如圖5所示,使用者通過在第二凸部235相對于第一凹部135的卡合被解除的狀態下,使刷柄部100及刷部200以朝向前端側及基端側相對分離的方式移動,借此能夠簡單地解除刷柄部100與刷部200的連接。
[0155]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0構成為刷柄部100和刷頭部210可連接分離,因此能夠實現材料再循環性的提高和多品種的牙刷的提供。另外,在將刷柄部100和刷頭部210 連接的狀態下,能夠維持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因此能夠提高刷柄主體 110的強度。因此,能夠防止在使用者握持刷柄主體110進行刷牙的過程中刷柄主體110 不慎變形的情形。由此,能夠抑制伴隨刷牙時的刷柄主體110的變形導致的使用性的降低。而且,牙刷10能夠提高刷柄主體110的強度,因此能夠實現刷柄主體110的更進一步的薄壁化。由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材料再循環性。
[0156]
接著,對本實用新型的牙刷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在各變形例的說明中,省略關于在前述的實施方式中已經說明的構件、內容的重復的說明。
[0157]
《變形例1》
[0158]
圖6示出變形例1的牙刷的局部截面圖。
[0159]
在變形例1中,嵌合部310構成為可伴隨使刷部200與刷柄部100相對地旋轉的旋轉操作來解除口部130及肩部140與插入部231的嵌合。
[0160]
如圖6所示,構成連接部230的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構成為:在以中心軸c1為基準的周向的一部分的部分,沿著長度方向的長度不同。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內筒部240 及外筒部250的圖中的下側的部分形成為比上側的部分長。另外,肩部140形成為:與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的局部長度的不同對應地形成周向的一部分直立的壁面這樣的截面形狀。
[0161]
在使用者如圖中的箭頭r所示那樣使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旋轉時,能夠將內筒部240及外筒部250的長度形成為較長的部分與肩部140的直立的部分抵接。由此,使用者能夠解除基于嵌合部310的嵌合,能夠簡單地使刷柄部100和刷部200分離。
[0162]
《變形例2》
[0163]
圖7及圖8示出變形例2的牙刷的局部截面圖。
[0164]
在變形例2及變形例3的牙刷中,口部130具有規定的壁厚部138。壁厚部138位于比口部130的前端更靠向基端側,且形成為比口部130的前端厚。具有壁厚部138的牙刷具有如下優點。
[0165]
在利用吹塑成型法來制造刷柄部100的情況下,通過預先形成壁厚部138,借此能夠在吹塑成型時使刷柄主體110沿著長度方向均勻地延伸及擴展。由此,能夠防止在刷柄主體110形成強度局部降低的部分。
[0166]
壁厚部138例如能夠由圖7所示的頸環型(neck ring type)(增大了口部130的一部分的外徑的環形狀)構成,或者由圖8所示的頸肩型(neck shoulder type)(從口部130的基端側到肩部140側局部地增大了壁厚的形狀)構成。在以頸環型構成壁厚部138的情況下,能夠在牙刷的制造工序中的輸送時卡合壁厚部138來進行輸送,因此能夠提高生產率。
[0167]
壁厚部138的壁厚t3與口部130的壁厚t1(參照圖1)的壁厚比(t3/t1)例如優選為 1.2~3,更優選為1.5~2.5。
[0168]
《變形例3》
[0169]
圖9~圖11示出與刷柄主體110的形狀有關的變形例3。
[0170]
刷柄主體110的截面形狀可不具有圖1所示的沿長度方向形成為大致恒定的圓筒形狀。例如,從提高強度的觀點出發,能夠以如圖9所示的基端側的截面積形成為比前端側的截面積大的桶形狀形成。除此之外,例如可由相對于中心軸c1正交的截面的形狀由多邊形形成而得者、具有截面積周期性地增減的縮頸形狀者構成。另外,在牙刷的握持方法中,已知有手掌式握持法、筆式握持法,在用這些方法握持牙刷時,為了使使用者緊緊地握持牙刷,也可以設置能夠配置拇指、食指及中指等的凹陷等凹凸。
[0171]
另外,通過設置圖10所示的在周向上延伸的肋(rib)(橫肋)和/或圖11所示的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肋(縱肋),也能夠實現刷柄主體110的強度的提高。
[0172]
《變形例4》
[0173]
在圖12~圖14中示出與用于提高密封機構300(嵌合部310)的密封性的手段相關的變形例4。
[0174]
例如如圖12所示,牙刷可具有:配置在口部130的前端面132與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之間的密封部件410。牙刷,通過配置密封部件410,借此能夠提高口部130的前端面132與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之間的密接性。由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刷柄主體110 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密封部件410例如能夠用由彈性體等構成的公知的o形環或者硬度低的pe、pp的環、片材等構成。
[0175]
例如如圖13所示,牙刷可在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具有用于提高口部130的前端面132與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之間的氣密性的瓣構造(日語:弁構造)420。瓣構造 420例如能夠由使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的一部分向中心軸c1側突出的尖瓣部構成。牙刷通過設置瓣構造420,借此能夠提高口部130的前端面132與連接部230的前端面232 之間的密接性。由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的氣密性。
[0176]
例如如圖14所示,牙刷可具有:配置于口部130的外周面與內筒部240的內周面之間的密接材料430。密接材料430例如優選為具備適當地調整了粘性的非水溶性及拒水性的潤滑脂(grease)等。牙刷通過設置密接材料430,借此能夠提高口部130的外周面與內筒部240的內周面之間的密接性。由此,能夠更進一步提高刷柄主體110的內部空間113 的氣密性。
[0177]
此外,在上述各變形例中說明的構造只要不損害各變形例的效果,就能夠與本實用新型的牙刷選擇性且任意地組合。
[0178]
以上,通過實施方式及變形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牙刷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僅限定于在說明書中說明的內容,能夠基于專利權利要求書的記載進行適當變更。
[0179]
例如,在實施方式中說明的牙刷中,例示了在將刷柄部和刷部連接時利用刷側頸部覆蓋刷柄側頸部的一部分的構造,但并不限定于這樣的構造。牙刷可為下述構造:在將刷柄部和刷部連接時利用刷柄側頸部覆蓋刷側頸部的一部分的構造。也就是說,可具有將刷側頸部的一部分插入刷柄側頸部的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