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發明涉及雙重容器,具體涉及一種雙重容器,其提供玻璃材質的外部容器和內部容器的穩定結合,并可以整體更換內部容器和泵組裝體。
背景技術:2.傳統的化妝品容器可以通過如無氣泵(airless pump)等排出部件將收容于容器內的內容物每次排出一定量,在不使用化妝品的情況下,阻隔空氣或異物等從外部進入化妝品容器,以防止收容于化妝品容器的內容物變質,并可以實現內容物的長期保管。
3.然而,由于這種化妝品容器具有均一的結構和外觀,因此存在難以區分產品的問題。
4.為了解決這種問題,已經提出了由外容器和內容器組成的雙重容器結構。具體而言,雙重容器通過內容器收容化妝品溶液,并通過外容器形成容器的最終外觀。
5.然而,在這種雙重容器結構中,內容器掛在外容器后,內容器和外容器通過蓋部加壓結合的方式結合,但是這種方式難以使內容器和外容器緊密結合,尤其在有外力的情況下,頻繁發生內容器晃動或位置打亂的問題。因此,需要解決這種問題的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6.技術問題
7.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重容器,其提供玻璃材質的外部容器和內部容器的穩定結合,并可以整體更換內部容器和泵組裝體。
8.應當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問題不限于上述技術問題,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通過以下說明而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技術問題。
9.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10.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雙重容器。所述雙重容器包括:噴嘴部,通過使用人員的施壓,通過排出口排出內容物;泵組裝體,通過對所述噴嘴部施壓,以排出所述內容物;內部容器,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內容物第一收容部和從所述第一收容部向上形成以收容并放置所述泵組裝體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邊緣部;外部容器,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內部容器的第二收容部和從所述第二收容部向上形成的第二邊緣部;以及肩部,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結合在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邊緣部,根據所述結合對所述內部容器施壓,以將所述內部容器緊貼地固定到所述外部容器,所述外部容器由玻璃材質制成。
11.優選地,在所述肩部與所述外部容器的第二邊緣部分離的狀態下,能夠將所述噴嘴部、泵組裝體和所述內部容器作為一體與所述外部容器分離。
12.并且,優選地,所述肩部包括:側壁,結合在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邊緣部的外側;上壁,在所述側壁的上端向內側彎曲而成;以及施壓邊緣部,從所述上壁的內側端部向下延伸,下壓所述內部容器。
13.并且,優選地,在所述施壓邊緣部的內側設置有供所述泵組裝體通過的貫通孔,所
述施壓邊緣部的內側面緊貼于所述泵組裝體外周面。
14.并且,優選地,所述內部容器還包括從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上端外周面向外突出的放置邊緣部,當所述內部容器與所述外部容器結合時,所述放置邊緣部放置于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邊緣部的上側。
15.并且,優選地,在所述放置邊緣部的下部設置有至少一個防旋轉突起,在所述外部容器的所述第二邊緣部的內表面設置有與所述防旋轉突起配合的至少一個防旋轉槽,以防止所述內部容器旋轉。
16.并且,優選地,所述防旋轉突起的突出高度可以形成為大于所述防旋轉槽的凹陷深度,所述放置邊緣部的下部面中至少一部分從所述第二邊緣部的上端隔開預定距離,以形成用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空氣連通的第一連通部。
17.并且,優選地,多個所述防旋轉突起可插入至所述防旋轉槽中至少一個,通過使插入至一個所述防旋轉槽的多個所述防旋轉突起中至少一部分隔開,以形成用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空氣連通的第二連通部。
18.并且,優選地,在所述內部容器的所述第一收容部的內側設置有隨著所述內容物的排出而向上移動的盤部。
19.發明的效果
20.根據本發明,通過形成由內部容器和外部容器構成的雙重容器結構,并用玻璃材質形成外部容器,從而可以提供更高級的美感。
21.并且,根據本發明,當內部容器收容于外部容器內時,通過內部容器的放置邊緣部和防旋轉突起,以及外部容器的第二邊緣部和防旋轉槽實現第一次結合,在此基礎上,通過肩部實現內部容器與外部容器之間的第二次結合,從而可以提供更堅固的雙重結合結構。
22.并且,根據本發明,通過在外部容器和/或內部容器設置用于空氣連通的連通結構,隨著內容物排出,而使得內部容器順利收縮或者內部容器內盤部順利向上移動,從而可以在不發生泵的故障的前提下用完內容物。
23.并且,根據本發明,可以在分離肩部后將內部容器、泵組裝體和噴嘴部作為一體來更換的簡單方式進行內容物的填充,從而可以提高使用人員的方便性。
附圖說明
24.下面提供各附圖的簡單說明,以更充分理解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引用的附圖。
25.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剖視圖。
26.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分解剖視圖。
27.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中泵組裝體的放大剖視圖。
28.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中一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29.圖5和圖6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外部容器和內部容器。
30.圖7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內部容器。
31.圖8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使用示例。
具體實施方式
32.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注意,在對各附圖的結構要素賦予附圖標記時,相同的結構要素盡可能地被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即使它們在不同的附圖中表示。并且,在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時,在判斷相關公知結構或功能的具體說明干擾對本發明實施例的理解的情況下,則省略其具體說明。并且,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不限于此,而是可以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變形而以各種方式實施。另一方面,下面為了便于記載,上、下、左、右等方向是以附圖為基準,并且本發明的權利范圍并非限定于此。
33.在整個說明書中,當稱一個部分與另一個部分“連接”時,其不僅包括“直接連接”的情況,還包括其中間存在其它結構要素的“間接連接”的情況。在整個說明書中,當一個部分“包括”某個結構要素時,未作特別說明的,是指不排除其它結構要素,還可以包括其他結構元素。并且,在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要素時,可以使用諸如第一、第二、a、b、(a)、(b)等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于將一個結構要素與其他結構要素區分開來,相應結構要素的本質、順序等不受術語的限制。
34.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剖視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分解剖視圖,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中泵組裝體的放大剖視圖,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中一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35.參照圖1至圖4,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1000可以包括噴嘴部100、泵組裝體200、內部容器300、外部容器400、肩部500以及蓋部600。
36.噴嘴部100接收使用人員施加的外力并傳遞至泵組裝體200,將從泵組裝體200排出的內容物排出到外部,具體地包括:噴嘴尖頭,用于接收使用人員施加的外力;流路,設置在噴嘴尖頭的內部并與泵組裝體200實現內容物連通;及排出口,用于將內容物從流路向外排出。此時,向外排出的內容物是儲存于內部容器300的流體,可以是化妝品、醫藥品、牙膏等準藥品等,但也可以包括能夠通過泵送排出的所有種類的物質。
37.泵組裝體200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于內部容器300(尤其,第一邊緣部320)內,并放置于第一邊緣部320,從而能夠密封內部容器300。此后,通過對噴嘴部100施壓,可以將收容于內部容器300的內容物傳遞至噴嘴部100。例如,泵組裝體200可以由泵部210、螺旋蓋220和殼體230構成。
38.泵部210包括:缸體211,具有與第一收容部310的內部連通的入口;密封蓋212,設置在缸體211的內壁;密封部213,結合在缸體211的上端周圍,用于抑制密封蓋212上升;活塞桿214,一端設置有由密封蓋212開閉的流入口,并與噴嘴部100的排出口連接;柄部215,以一體升降的方式與活塞桿214結合,并插入到噴嘴部100內側;彈性部216,從密封部213朝向噴嘴部100方向提供彈力。
39.缸體211結合在內部容器300的開口,并具有與內部容器300內部連通的入口。具體而言,收容于內部容器300的第一邊緣部320內,在缸體211的上端向外形成翼部,以放置于第一邊緣部320上。此時,第一邊緣部320與翼部之間設置柔軟的密封部件,從而防止內部容器300內的內容物向外泄漏,并使缸體211更牢固地結合到內部容器300。缸體211的入口朝向內部容器300的內側設置在下端中心,并具有閥門。該閥門是止逆閥,當缸體211的內壓為正壓時密封入口,當缸體211的內壓變為負壓,則可以向上提升來開放入口。
40.密封蓋212設置在缸體211的內壁。密封蓋212可以設置成通過摩擦力在缸體211的內壁保持預定位置的狀態,因此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密封蓋212可以與缸體211一起上下移動。密封蓋212可以具有h形截面,外表面可以在至少兩個點處與缸體211的內壁接觸,以充分確保摩擦力。并且,密封蓋212的內表面可以與活塞桿214接觸,但是密封蓋212的形狀可以設置為使得作用在密封蓋212的外表面的摩擦力大于作用在密封蓋212的內表面的摩擦力。密封蓋212可以打開或關閉設置在活塞桿214的流入口。具體而言,密封蓋212的內表面下端緊貼于活塞桿214的底座,從而可以密封流入口,但是密封蓋212以活塞桿214為基準上升時,密封蓋212的內表面下端與活塞桿214的底座之間被開放,可以使得流入口與缸體211的內部連通。
41.密封部213結合在缸體211的上端周圍且其下端向缸體211的內側延伸,從而可以抑制密封蓋212上升。在密封部213的內表面與后述的柄部215之間可以有縫隙,以允許密封部213以柄部215基準進行移動。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設置單獨的密封部件,以防止流體在密封部213與柄部215之間泄漏。
42.活塞桿214在下側的外表面具有由密封蓋212開閉的流入口,并與噴嘴部100的排出口連接?;钊麠U214的下側由密封蓋212的內表面包圍,上側通過柄部215與噴嘴部100的內側連接,在上下方向與缸體211等進行相對移動?;钊麠U214的下端可以設置有底座。底座具有截圓錐體形狀,當密封蓋212的內表面下端緊貼于底座時,流入口與缸體211內部空間阻隔。相反,當密封蓋212以底座為基準上升時,密封蓋212的內表面下端與底座隔開,使得流入口開放而與缸體211內部空間連通,處于缸體211內部流體流向活塞桿214內部的狀態。
43.活塞桿214具有中空管形狀,其下側可以與流入口連通且上側通過柄部215的內部與出口連通。因此,內容物可以通過由密封蓋212開放的流入口流入活塞桿214內部后,經過柄部215,通過噴嘴部100排出。
44.柄部215的下端與活塞桿214一體結合且上端與噴嘴部100下端結合。另一方面,在本說明書中,雖然柄部215和活塞桿214說明為單獨的結構,但柄部215和活塞桿214可以設置為一體制造的一個結構。在柄部215的上端可以沿著外周面突出設置翼部。
45.彈性部216設置在柄部215與密封部213之間。具體而言,彈性部216的上端緊貼于柄部215的翼部的下表面,且下端緊貼于密封部213的上表面,從而可以向柄部215的上部方向施加彈力。即,當使用人員對噴嘴部100施壓來使得噴嘴部100、柄部215等向下部方向移動時,彈性部216賦予使得這些結構回到原位置的彈力。彈性部216例如由彈簧形成,但不限于此,并且根據適用本發明的實施例而使用各種彈性材料。
46.螺旋蓋220設置在泵部210的外側,通過其內壁的螺紋與內部容器300的第一邊緣部320的螺紋配合,從而結合到內部容器300。并且,在這種連接時,從螺旋蓋220的內壁向內突出的施壓部下壓設置在內部容器300的第一邊緣部320上端的缸體211的翼部,從而使得泵組裝體200更穩定結合到內部容器300,同時進一步提高內部容器300與泵組裝體200之間的氣密性。
47.殼體230將泵組裝體200的所述的結構收容在其內部,以免受外部影響。
48.容器部300、400構成內部容器300和外部容器400的雙重容器1000結構。內部容器300用于儲存內容物,與泵組裝體200聯動來將內容物傳遞至外部,外部容器400可以將內部容器300收容于其內側。
49.內部容器300包括第一收容部310和第一邊緣部320。第一收容部310形成用于收容內容物的收容空間,如附圖所示,具有長圓柱形狀,但不限于此。并且,第一收容部310的上端可以開放,以與泵組裝體200實現內容物的連通。第一邊緣部320從第一收容部310的上端向上延伸而成,具有比第一收容部310更窄的內徑。第一邊緣部320的上端開放,并且在與泵組裝體200結合時密封。在第一邊緣部320的外側結合泵組裝體200的螺旋蓋220,在第一邊緣部320的內側收容泵組裝體200的缸體211等。
50.并且,內部容器300包括從第一收容部310的上端外周面向外突出的放置邊緣部330。如將在下文更具體說明,放置邊緣部330可以將內部容器300更穩定地放置于外部容器400內。
51.并且,內部容器300還可包括設置在第一收容部310的內側并隨著內容物的排出而向上移動的盤部350。盤部350隨著儲存在第一收容部310的內容物被耗盡而將內容物向上推動,具體而言,保持與第一收容部310的內壁緊貼的狀態,隨著內容物排出,第一收容部310內的內容物體積減少,而相應地上升。
52.在第一收容部310下端設置預定的進氣孔(未圖示),以實現盤部350的順利上升。當盤部350上升與排出的內容物一樣多時,空氣通過進氣孔流入第一收容部310內部。由此,第一收容部310中的內容物通過盤部350以與外部空氣隔絕的狀態儲存,因此本發明的泵組裝體200可以被稱為無氣泵(airless pump)類型。
53.與內部容器300一樣,外部容器400可以包括第二收容部410和第二邊緣部420。第二收容部410形成有用于收容內部容器300的收容空間,可以具有與第一收容部310相同的圓柱形狀,也可以形成為與第一收容部310相比通過彎曲而更向外突出來的形狀。然而,外部容器400的形狀不限于此。
54.在一實施例中,外部容器400可以由玻璃材質或陶瓷材料等制成。在本發明中,通過使用玻璃材質等形成外部容器400,與使用合成樹脂等材質的傳統的容器相比提供更高級的美感,尤其,在外部容器400設置為具有預定透明度的情況下,內部容器300的設計投影到外部容器400,從而最大限度提高美感。
55.并且,在一實施例中,外部容器400可以通過吹塑制造。其中,吹塑是指通過擠出或注射預成型為管狀,并將其插入模具中,向內部吹入空氣來膨脹,冷卻固化制成特定形狀的固體制品的技術,在本發明中,通過吹塑成型制造外部容器400,可以提供在通過傳統注塑成型制造的容器中看不到的獨特的設計和美感。
56.外部容器400中第二收容部410的上端開放,以收容內部容器300,從開放的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邊緣部420。第二邊緣部420的外側結合肩部500,其上端供內部容器300放置。即,當內部容器300收容于外部容器400內時,內部容器300的放置邊緣部330(和/或防旋轉突起340)卡在第二邊緣部420的上端,限制內部容器300的收容深度,從而使內部容器300穩定地結合到外部容器400。
57.在內部容器300的放置邊緣部330的下部面朝向下側方向設置至少一個防旋轉突起340,在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的內表面設置與防旋轉突起340對應的至少一個防旋轉槽430。當結合內部容器300時,防旋轉突起340插入外部容器400的防旋轉槽430以配合,從而能夠防止內部容器300旋轉。然而,此僅為示例,根據實施例在內部容器300與外部容器400之間可以適用用于防止旋轉的各種結構。例如,可以在內部容器300的放置邊緣部
330設置防旋轉槽,在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的內表面設置與防旋轉槽配合的防旋轉突起。
58.在一實施例中,防旋轉槽430的至少一側形成為傾斜面。例如,防旋轉槽430與內部容器300相對的一側形成為傾斜面。如上所述,將防旋轉槽430的至少一側形成為傾斜面,并使內部容器300的防旋轉突起340具有對應的形狀,從而增加防旋轉突起340與防旋轉槽430的接觸面積,能夠使得內部容器300與外部容器400更穩定地結合。
59.并且,在一實施例中,防旋轉突起340的突出高度設置為大于防旋轉槽430的凹陷深度。由此,當內部容器300與外部容器400結合時,放置邊緣部330的下部面中至少一部分(例如,除了形成有防旋轉突起340的部位之外的放置邊緣部330的下部面)從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的上端隔開預定距離,通過這種隔開的縫隙,形成用于第二收容部410的空氣連通的第一連通部a。例如,如參照圖4和圖5的說明中所述,第一連通部a與設置在防旋轉槽430內側的第二連通部b連接,使得第二收容部410與外部實現空氣連通。
60.肩部500用于使外部容器400與內部容器300的結合更加穩定,具體而言,其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結合在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根據這種結合可以對內部容器300施壓,以將內部容器300緊貼固定到外部容器400。即,在本發明中,當內部容器300放置于外部容器400時,通過內部容器300的放置邊緣部330和防旋轉突起340,以及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和防旋轉槽430實現第一次結合,之后,通過肩部500實現內部容器300與外部容器400之間的第二次結合,從而提供更堅固的雙重結合結構。
61.肩部500可包括:側壁510,結合在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的外側;上壁520,從側壁510的上端向內側彎曲而成;以及施壓邊緣部530,從上壁520的內側端部向下延伸,下壓內部容器300。即,肩部500可以通過側壁510與外部容器400結合,通過這種結合,施壓邊緣部530向下移動,下壓內部容器300,使得內部容器300緊貼于外部容器400。根據實施例,肩部500可以通過螺紋結合、扣入結合等各種方式與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結合,為此,肩部500的內壁與第二邊緣部420的外壁可以具有突起、螺紋等適當的結構。并且,根據實施例,在施壓邊緣部530的下側端部還可設置有至少一個施壓突起。
62.并且,在施壓邊緣部530的內側設置有供泵組裝體200通過的貫通孔540,施壓邊緣部530的內側面緊貼于泵組裝體200外周面,從而可以支撐泵組裝體200的側面。
63.在一實施例中,在內部容器300、泵組裝體200和噴嘴部100與外部容器400結合的情況下,肩部500可以單獨或與蓋部600一起從外部容器400分離。并且,在肩部500分離的狀態下,內部容器300、泵組裝體200和噴嘴部100可以設置為能夠以彼此結合的狀態作為一體與外部容器400分離。由此,如參照圖7的說明中所述,在本發明中,可以更容易填充內容物。
64.蓋部600可以覆蓋噴嘴部100,以防止針對噴嘴部100產生意外外力并保護噴嘴部100免受污染。蓋部600以能夠拆卸的方式結合在肩部500或泵組裝體200的外表面,可以由使用人員與其分離。在蓋部600與肩部500結合的情況下,蓋部600可以與肩部500作為一體來從外部容器400分離。在蓋部600的內表面與肩部500或泵組裝體200的外表面可以設置臺階部(未圖示)和卡止部(未圖示)等,以提高蓋部600的結合力,但這只是一個示例,當然,除此之外還可以適用用于拆卸蓋部600的各種結構。
65.盡管圖1至圖4中未示出,但雙重容器還可包括設置在肩部500與內部容器300之間的緩沖部。這種緩沖部可以將肩部500的壓力傳遞至內部容器300。如上所述,肩部500通過
與外部容器400的結合來下壓內部容器300,因此難以根據肩部500與外部容器400的結合狀態或程度適當對內部容器300施壓。例如,肩部500與外部容器400之間的結合已完成,但肩部500的施壓邊緣部530未接觸到第一收容部310的上端面時,或者在肩部500與外部容器400之間的結合完成之前,肩部500的施壓邊緣部530與第一收容部310的上端面接觸,使得肩部500與外部容器400之間的結合可能不太牢固。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緩沖部位于內部容器300的上側和肩部500的施壓邊緣部530下側,由橡膠、硅膠等柔軟的材質構成,實質上向內部容器300延伸施壓邊緣部530的長度,當施壓邊緣部530施加的壓力過大時,通過減輕該壓力,使得內部容器300可以在適當的水平緊貼于外部容器400。
66.圖5和圖6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外部容器和內部容器。
67.參照圖5和圖6,多個防旋轉突起341、342插入至設置在外部容器400的防旋轉槽430中至少一個以實現配合。此時,插入至一個防旋轉槽430的多個防旋轉突起341、342中至少一部分彼此隔開,從而形成隔開空間343,通過這種隔開空間343可以在防旋轉槽430內側形成第二連通部b。
68.例如,如附圖所示,可以對各防旋轉槽430插入兩個防旋轉突起341、342,即,第一防旋轉突起341和第二防旋轉突起342,第一防旋轉突起341與第二防旋轉突起342相互隔開,它們之間具有隔開空間343。當內部容器300與外部容器400結合時,第一防旋轉突起341和第二防旋轉突起342位于相應的防旋轉槽430的兩側端部,防止內部容器300相對于外部容器400旋轉,第一防旋轉突起341與第二防旋轉突起342之間的隔開空間343可以起到用于第二收容部410的空氣連通的第二連通部b的作用。
69.并且,如上所述,第一防旋轉突起341和第二防旋轉突起342的突出高度設置為大于防旋轉槽430的凹陷深度,在內部容器300的放置邊緣部330的下部面與外部容器400的第二邊緣部420的上端之間形成第一連通部a,通過所述隔開空間343形成與第一連通部a連接的第二連通部b,外部容器400的第二收容部410通過這種第一連通部a和第二連通部b可以與外部實現空氣連通。
70.由此,當本發明的雙重容器1000中的內部容器300以無氣類型等實現時,隨著內容物排出,而使得第一收容部310順利收縮或者盤部350順利向上移動,從而可以在不發生泵的故障的前提下用完內容物。
71.圖7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內部容器。
72.在圖1、圖2和圖4至圖7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術語和附圖標記表示,并且為了避免重復說明,參考上述與圖1、圖2和圖4至圖6相關的說明。在下文中,將僅說明兩個實施例之間的差異。
73.參照圖7,在內部容器300-1中,可以在收容部310和/或放置邊緣部330的上表面突出形成至少一個筋部360。例如,筋部360設置為多個,多個筋部360以第一邊緣部320為中心,以不同角度向外側方向延伸,從而形成放射狀布置。并且,例如,各個筋部360從第一邊緣部320延伸至放置邊緣部(300)的外側端部,越向上側,其寬度越窄,上端部呈尖銳的形狀。
74.當肩部500的結合時,這種筋部360起到通過肩部500的施壓邊緣部530和/或緩沖部均勻地對內部容器300-1的上部施壓的功能。
75.圖8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雙重容器的使用示例。
76.參照圖8,本發明的雙重容器1000中收容的內容物耗盡時,使用人員能夠將內部容器300、泵組裝體200和噴嘴部100作為一體來更換,以填充(refill)內容物。
77.首先,使用人員能夠通過解除肩部500與第二邊緣部420之間的螺紋結合,以將肩部500和蓋部600作為一體來從雙重容器1000分離。由此能夠解除對內部容器300的固定。此時,肩部500能夠通過貫通孔540,在噴嘴部100、泵組裝體200和內部容器300與外部容器400結合的狀態下單獨或與蓋部600一起分離。
78.之后,使用人員可以將內部容器300與泵組裝體200和噴嘴部100作為一體從外部容器400拉出來移除。
79.之后,使用人員將泵組裝體200'和噴嘴部100'結合的新的內部容器300'插入至外部容器400的第二收容部410,并再次將肩部500和蓋部600結合,施壓固定內部容器300',從而可以完成內容物的填充。
80.另一方面,在上文中,以將肩部500和蓋部600作為一體相對于外部容器400分離和/或結合的方式圖示并說明,但不限于此,當然可以進行將蓋部600從肩部500分離后,將肩部500從外部容器400分離,也可以將肩部500與外部容器400結合后,將蓋部600與肩部500結合等方式。
81.如上所述,已在附圖和說明書中公開了最佳實施例。雖然在此使用了特定的術語,但它們僅用于說明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制權利要求書中說明的本發明的范圍。因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同等的其他實施例。因此,本發明真正的技術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的技術思想為準。